梵山净水和美进行曲 ——2023年“绿色铜仁现代化”学术交流会侧记
作者:
图:
来源:铜仁微报
时间:2024-01-03
铜仁主城区一角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中,实现绿色铜仁现代化的底气和路径何在?
近日,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铜仁市委党校、铜仁市行政学院、铜仁市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2023年“绿色铜仁现代化”学术交流会在铜仁举行。在会上,来自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汇聚一堂,精准聚焦“绿色铜仁现代化”主题,通过主旨报告和交流发言等,论道争锋、畅想未来,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贡献真知灼见、奉献智慧力量。
凝聚共识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色是铜仁最靓丽的底色,生态是铜仁最大优势。近年来,铜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铜仁的发展定位,始终高扬生态文明旗帜,坚持扬长避短、特色取胜,立足铜仁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推进“七个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
2023年“绿色铜仁现代化”学术交流会现场
正如市委书记李作勋在致辞中所说:“我们坚持一以贯之树牢生态理念,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共识;我们坚持一丝不苟加强生态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决当好梵净山生态卫士,扎实推进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一门心思发展生态经济,全力做大绿色工业、做美绿色城镇、做强绿色农业、做好生态旅游;我们坚持一心一意推进生态惠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让更多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沿着绿色足迹逐梦新未来,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200多亿元;平台经济规模突破300亿元,现代能源绿电占比达80%,林下经济实现综合产值51.48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省级绿色园区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17家……跳动的数字背后是铜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
2023年“绿色铜仁现代化”学术交流会与会专家作主旨报告
县县有穿城秀水,乡乡有青山绿水,村村有田园山水。徜徉在铜仁的山水中,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志萌感叹道:“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铜仁借助生态资源,利用山水林田湖,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一条生态共富的新路子。铜仁人民非常爱绿、懂绿,真诚护绿,切切实实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铜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路追“青”逐“绿”,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实施“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全域绿化攻坚行动,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积极探索建立“梵净生态账户”35415户,有力推动绿色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奋力谱写铜仁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汇聚力量
增添高水平生态亮色
会场外,碧波粼粼的锦江水滔滔奔流,沿岸处处孕育着生命的绿色;会场里,一次次思想火花碰撞,让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汇聚……
“此次交流会,主题鲜明,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铜仁篇章的具体体现,对于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在铜仁落细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黄朝椿表示,希望大家以此会议为契机,凝聚政、学、研、企各方合力,深入探讨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在贵州在铜仁的工作目标、实践路径、重点任务等,解读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后发赶超者、西部欠发达地区典型实践者和绿色发展创新探索者的地方样本,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作出贡献。
2023年“绿色铜仁现代化”学术交流会考察组走进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
群英荟萃,观点纷呈。如何进一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增添高水平生态亮色?答案在与会专家学者的智慧激荡中愈益明晰。
良好生态环境是铜仁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中共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委党校博士姬高生谈到,实现绿色铜仁现代化,应该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好生态产业,把生态产业化。一方面,要继续做大做强茶产业和水产业,发展好林下经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另一方面,要发展好生态旅游及健康养生产业,如云舍,从民宿入手,将其打造成一个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
2023年“绿色铜仁现代化”学术交流会考察组到贵茶集团调研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敖以深认为,要加快推进乌江流域“黄金水道”和航电枢纽建设,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示范带,推动贵州、重庆毗邻区协同推进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修复,构建乌江流域重要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在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庄伟光说道,要树立“全”的理念、着眼“高”的标准、把握“转”的路径、提升“规”的品质、打造“美”的环境、擦亮“绿”的底色、做好“融”的文章、彰显“特”的风采、激活“智”的元素、增强“治”的能力,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加快打造成为创新引领、产品卓越、品牌卓著、治理现代的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
“作为省委机关报,贵州日报报刊社要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并将一如既往发掘和传播铜仁好经验、好做法、好声音,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宣传支撑。”贵州日报报刊社副总编辑张焱表示。
擘画蓝图
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新未来
满怀期待迎来振奋回响。这是一场智慧交融的思想盛会、硕果累累的丰收盛会、面向未来的发展盛会,让铜仁更加明确了前进的路径方向,更加坚定了扎实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绿色铜仁现代化”学术交流会考察组参观周逸群故居陈列馆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明确要求,是铜仁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黄朝椿掷地有声。他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铜仁绿色发展硕果累累,找到了一条通往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铜仁篇章的正确路子。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娄伟认为,要提升生态产品价值,除了依托当地资源,发展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还可以把生态产品分档次,即低档、中档、高档。未来,不管是铜仁,还是贵州或是西南地区生态产品价值比较好的地方,生态产品价值要实现,可以更多去思考怎么提升生态产品的品质,通过打造高层次产品等方式,充分发挥生态产品价值的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增值。
2023年“绿色铜仁现代化”学术交流会考察组在梵净山展示中心调研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铜仁将其诠释为绿色现代化。”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玲建议,铜仁要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首先要解放思想,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绿色生产力研究,积极深化铜仁绿色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其次要做好顶层设计,摸清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家底,借鉴国际国内经验,打造先行示范样板(县、乡、村),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学习经验和模式。此外,还要加速提升全民绿色发展素养和技能。
“林业产业链的健全可以切实带动绿色产业的一二三产联动,释放绿色经济价值最大化。”中林贵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德辉表示,铜仁森林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将携手铜仁实现“以生态文明引领铜仁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把“国储林+清洁能源+生态修复”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聚焦工作过程中的基本方式、基本程序、基本标准、基本制度、基本素质,加快推进绿色铜仁建设,助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铜仁。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
美好蓝图徐徐铺展,高质量发展之歌激情澎湃。未来铜仁,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使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书写更高质量的绿色答卷。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紫英 田莉莎)
校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