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访谈 ]推动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
图:
来源:微铜仁
时间:2023-12-23
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娄伟
生态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江口县在这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发展潜力。如何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我认为,除了依托当地资源,发展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还可以把生态产品分档次,即低档、中档、高档。未来,不管是江口县,还是贵州或是西南地区生态产品价值比较好的地方,生态产品价值要实现,可以更多去思考怎么提升生态产品的品质,通过打造高层次产品等方式,充分发挥生态产品价值的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增值。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现代化
——访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邓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铜仁将其诠释为绿色现代化。通过今天的考察,我发现铜仁在绿色生产力这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有很多鲜活的案例。
就建设绿色铜仁现代化,我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一是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思考铜仁如何发展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二是总结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经验,把先进典型案例做成如教材等文化产品,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活动转变成文化生产力。三是立足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进一步夯实顶层设计,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标对表其他成功经验和做法,打造一批样板示范点。此外,我们正在做推进数字公民培育、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系统构建和政策体系研究等工作,可以和铜仁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交流。
立足青山绿水走好生态共富路
——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李志萌
参观了贵茶集团、梵净山等地,深切地感受到铜仁借助生态资源,利用山水林田湖,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一条生态共富的路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铜仁人民非常爱绿、懂绿,真诚护绿,切切实实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观察与思考》副主编、研究员 傅歆
通过这次考察调研,我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铜仁得到生动的实践和展示。尤其是今天上午参观了贵茶集团,了解了远销世界各地的梵净抹茶,充分展现了铜仁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取得成绩显著。希望铜仁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迈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立足实际推动生态产业化
——访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党校博士 姬高生
铜仁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实现绿色铜仁现代化,应该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持续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发展好生态产业,把生态产业化。具体而言,第一,继续做大茶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茶产品附加值。同时发展好林下经济,做中药材生产加工,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第二,水产业已经成为铜仁一个宏大的产业链,可以以屈臣氏和农夫山泉的进驻作为标杆,打造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水产业,打造好包括白酒在内的相关的饮品、保健品。第三,发展好生态旅游及健康养生产业,如云舍,从民宿入手,将其打造成一个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
挖掘特色资源,促进地方发展
——访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博士 敖以深
铜仁山清水秀,生态良好。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谱写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通过今天的调研考察,铜仁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非常丰富,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一方面,铜仁可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打造好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立足梵净山生物多样性,将其打造成科普基地。此外,还要加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保护力度,在保护和发展中,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
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做优锰产业
——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博士 谢忠文
铜仁锰矿资源储量约7.4亿吨,居亚洲第一。如何把锰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让铜仁现代化产业体系真正“猛”起来,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实施“富矿精开”策略,抢抓硫酸锰新能源产业“风口”,在精深产品加工上做文章。二是深化矿权改革,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突破产业链方面的技术瓶颈。四是探索以矿招商、以矿赋能,逐渐延伸锰产业链条。五是走产业链融合之路,通过上中下游产业链弥合和锰的文化旅游前后端产业全部做起来,助推铜仁锰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访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 罗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是一个抓“质”的问题,而不是抓“量”的问题。如何抓好“质”,在我看来,就是要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文化层面入手,思考怎么样让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省里提出了“四大文化工程”,即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铜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将二者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起来,将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很有力的抓手。另外,我们可以在宣传推介当地资源时,运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式,如研发历史文化地图集、数字动态地图等,打造特色文体旅活动,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紫英 田莉莎)
校院动态